发布日期:2025-02-17 浏览次数:
“一边熬夜内卷,一边养生保健寻求安慰”,健康消费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消费新“刚需”。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保健食品消费人群中,25岁至40岁占比达39%,超过了51岁以上群体31%的比重。青年健康消费快速增长,营养饮食、睡眠改善、运动康复、中医类国潮养生等产品服务备受年轻人追捧。近年来,健康消费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年轻人为何涌入健康消费市场?一起关注。
智能便捷的健康服务消费日渐走俏。 从线上医疗咨询到智能药盒,从远程检测到健康管理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健康服务广泛融合,加速了健康服务便捷化、高效化,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贴心、更精准的健康管理体验。AI问诊、APP购药、整合挂号等手段,助推了线上医疗服务的发展,不仅方便了群众,也缓解了线下医疗资源压力。智能手环、智能药盒等智能健康检测设备的普及,也让个人健康管理更加简便和高效。借助AI和大数据技术,医疗平台能够及时获取用户的健康档案和实时数据,为年轻人提供精准的健康干预和疾病预防方案,极大提升了健康管理和服务效率,在满足年轻人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成本。随着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化健康服务将愈发普及。
轻态体验的营养膳食消费快速兴起。 随着轻健康理念的广泛传播,营养均衡和成分健康已经成为年轻人选择食品的重要指标,年轻人越来越追求低卡、低脂、低糖、低油的轻态化膳食消费,其中坚果礼盒和液体沙拉等食品的畅销就是典型例证。据统计,坚果礼盒销量已经连续多年在年货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液体沙拉的需求更是大幅增加,仅在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就实现1.9亿元销售额,销量激增1500倍。此外,轻食餐厅作为一种新颖的餐厅形式正逐步走入市场。除了在市场上活跃的一些国外轻食品牌,本土化、本地化的轻食品牌也正在蓬勃发展。零食健康化转型和轻食餐厅的兴起表明,轻态体验的营养膳食需求不仅推动了零食市场的产品创新和消费者饮食结构的转变,更催生了一批新式的餐饮企业和健康消费市场新业态。
多元高效的健身消费持续火爆。 “更高效、更便捷、更趣味”已经成为年轻人选择健身方式的重要标准,除传统的健身房锻炼和户外运动外,更多年轻人开始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健身方式,瑜伽、舞蹈、搏击等多样化特色健身课程需求不断扩大。北京冬奥会、巴黎奥运会等赛事的举办,也进一步激发了年轻人运动健身的热情。2024年7月26日至2024年8月1日,网球馆、羽球馆、游泳馆在抖音平台上的订单量同比增幅分别达到76%、68%和66%。此外,智能健身设备和在线健身APP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居家健身、居家运动等健身形式正成为年轻人的健身方式新选择。多元化的健身消费不仅有助于年轻人塑造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也有助于引领全社会形成“更高效、更便捷、更趣味”的健身消费新潮流。
个性多样的养生保健消费蔚然成风。 当前,年轻人的养生保健消费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囤健康”“治未病”“即刻滋补”正蔚然成风。美团医药健康数据显示,2024年“双11”购买中医养生类产品的18岁至30岁人群占比达到52%,“90后”“00后”已成消费主力人群。比如“青年养生潮,中医不一YOUNG”中医药文化潮流集市活动将“新中式养生”引入到东莞年轻人的生活当中,类似的活动在许多城市开展,使得养生膳食、养生茶饮、中医疗法等更加贴近大众需求。此外,“新中式”和“国潮风”的兴起,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消费市场的创新性融合。比如,珠海中医药一条街首日开园便接待了近2万人次,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已然形成了一股健康消费新风尚。年轻人对养生保健消费的选择不再局限于传统方式和路径,而是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需求的个性化演进有效推动了养生保健行业的创新发展。
“佛系”放空的休闲疗愈消费备受追捧。 面对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年轻人向往短暂“脱离世俗”,开始追求“佛系”和“放空”,希望通过简单、平静的活动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颂钵音疗、冥想引导等情绪疗愈方式深受年轻人追捧。同时,“文旅+运动疗愈”“文旅+养生疗愈”“文旅+艺术疗愈”等旅修项目层出不穷,杭州灵隐寺、普陀山普济寺等禅寺开展的禅修活动也广受年轻人欢迎,文旅疗愈、寺庙禅修等方式已经成为年轻人“短期逃离”的选项。例如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自2023年起围绕“艺术疗愈”成功开展了七十余场线上和线下活动,参与人数累计超两万。2024年7月9日,杭州灵隐寺面向23岁至30岁年轻人招募禅修班学员,报名仅一日便满员,“住进寺庙”在年轻人中近乎成为一股热潮。年轻人对休闲疗愈的追求拓展了健康消费的市场边界和市场增长,也助推了平台经济和文旅经济的发展。
▲社会文化塑造服务消费新生态,助力健康服务消费转型。年轻人作为最具活力的社会群体,不仅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积极传播者,更是新兴社会文化的推动者和创造者。年轻人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对社会文化的变迁持开放态度,并表现出高度的接纳并融入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意愿。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社会文化变迁的速度和规模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新的文化现象和热点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兴起并广泛传播。当前,这种社会文化变迁正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年轻人的服务消费新生态,对健康服务消费领域的影响尤为显著。年轻人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的变化加速、更迭周期缩短,推动着健康服务消费的转型和升级。
一方面,依托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健康生活理念的传播实现了质的飞跃。作为社会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人,普遍愿意主动学习、了解健康生活知识,重视自身健康状况,愿意为健康生活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健康理念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科普方式和渠道,多样化的健康知识传播途径正层出不穷。如短视频平台中的养生科普频道、防疲劳提醒机制,智能手表的心率提示功能等,使健康理念融入年轻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理念的传播与普及激发了年轻人的健康消费需求,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更加关注其健康属性。同时,年轻人不断尝试和探索新颖的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健康消费市场不断更新迭代。年轻人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享受健康生活、满足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买单,因此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机构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个体心理咨询和情绪价值产品也受到健康消费市场青睐。
另一方面,社交平台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优质载体,在助力年轻人健康消费转型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社交平台上,对健康、健身、养生等话题讨论如火如荼,年轻人积极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打卡每日健身成果、测评多样健康产品、健身装备等,不仅活跃了社群讨论、获得了社交认同,而且也引起更多人关注健康生活方式,进而推动健康服务消费市场增长。
▲经济发展激发服务消费潜能,推进健康服务消费升级。近年来,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使得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越来越关注身心健康、重视生活质量。这种需求带动着健康服务消费市场供给的发展,健康行业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展现出消费市场的新潮流、新亮点。
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增长是经济发展最直接的体现。 对于年轻人来说,收入的提升意味着除去最基本的生活开支,他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满足自身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消费市场的创新性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储蓄意愿,而更倾向于消费欲望的及时满足和高品质生活的当下享受。市场数据表明,年轻人更愿意为独特的消费体验、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和情感需求买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与前辈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他们的观念中,健康消费不仅是高品质生活的消费,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是对个体和家庭可持续的品质生活而作出的理性投资决策。年轻人的这种健康消费理念和消费能力,成为拉动健康服务消费的重要引擎,为健康服务产品创新和行业的创新、优化、融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另一方面,需求驱动的健康消费市场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也在加速。为了满足年轻人对品质化健康生活的需求,健康产业不断萌生新的服务创意、服务理念。例如,当下大热的“新中式养生”、情绪淡疗愈等,这些新兴的健康服务理念助推健康服务行业不断自我优化,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了多重便利、降低了健康消费门槛。此外,健康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良性的市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健康行业监管、提升行业准入标准、优化健康产业市场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另外,经济发展也有助于打造健康行业与其他行业融合的新场景。例如,健康服务与旅游、文化、体育、食品等行业的融合,形成健康旅游、健康文化传播、新潮体育等富有活力、更多元、升级效果明显的新兴业态,也涌现出一大批引领健康消费行业的成功案例。这些新兴业态不仅丰富了健康服务消费的内涵,为年轻人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的消费选择,更推动了健康服务消费不断优化和升级。
▲技术进步赋能健康服务创新,驱动服务消费升级。202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要以创新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健康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构成,有了健康才有了发展的前提和可能,所以健康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非常重要而突出的位置。在培育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来培育健康消费这一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是驱动健康消费升级的关键举措。技术进步回应个性化、多样化的客户健康需求,并不断创新升级,涌现了一大批备受瞩目的潮流健康产品。快节奏的生活乃至职场“内卷”使得年轻人健康需求倍增,由此催生出的智能健康检测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例如,可穿戴心率检测器,具有健康功能的智能手环、手表等。这些设备能够给予佩戴者实时的、具体的生理健康数据,使用者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调整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沉浸式地进行个人健康管理。
年轻人还可以根据个人健康数据进行AI问诊,通过向AI健康助手反馈个人生理数据、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定制个性化的健康生活方案。AI问诊拓宽了年轻人的问诊渠道,在时间和精力方面极大降低了问诊成本,为年轻人提供了问诊渠道便利、健康决策便利和健康获益便利。健康服务在技术进步赋能下不断创新和演进,不断丰富着年轻人的健康生活体验,形成从健康消费到健康体验再到健康消费的良性循环。“互联网+医疗”、智能中医“黑科技”、“赛博中医”、健康养生社交互动等健康服务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技术赋能,年轻人是率先体验和拥抱这些新颖健康服务的群体。“互联网+医疗”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为面临较大工作压力的年轻人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创新了健康消费模式,健康服务更加高效、快捷、便利。
技术进步推动健康服务提质创新,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优质平衡。以健身行业为例,传统的健身消费以健身房为主,大部分年轻人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是否前往健身房锻炼,是一个充满时间成本和便捷性挑战的问题,不少年轻人甚至因工作繁忙无法前往健身房锻炼,这也是传统健身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然而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健康服务业打造“健康+VR/AR”新模式,涌现出一批崭新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的健身APP、健身房、健身社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各种健身活动、健身课程融入到VR设备中,让年轻人在家中便可沉浸式跟练及互动,获得逼近真实健身场景的锻炼效果。科技创新驱动健康服务升级和创新,为年轻人带来更多元、更便捷、更灵活的健康消费选择,大大满足了年轻人对健康生活的多元需求。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体现出国家对消费需求的高度重视。如何进一步培育健康服务消费新供给和新动能,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应推动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加大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营销创新的力度,共同推动健康服务消费的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提质增效。大健康产业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不仅事关人民的健康和幸福,也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和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领域。推动健康服务供给提质增效,应从大健康产业生态的建设来谋划。首先,政府应适时出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人才激励等政策措施,鼓励大健康产业发展转型,同时加强行业监管,形成大健康产业良好的市场环境。其中,可以通过设立政府专项基金、风险资金池等资金保障渠道,引导鼓励社会资本、风险资本进入大健康产业。其次,应当加快完善产业链布局。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推动研发创新等手段,完善原材料种植、产品研发、星空体育注册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引导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最后,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强化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推动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的突破和创新。
稳定释放年轻人健康消费潜能。当代的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健康,更加愿意为健康投资,消费潜力十足。首先,应当鼓励年轻人的健康意识,通过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全民健身”等政策体系和活动系列,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就是为未来投资”的共识。其次,应当采取激励性、鼓励性政策,通过为企业减税、为消费者发放消费券等形式,打出一套“减税降费降价”的组合拳,使年轻人愿消费、敢消费、能消费。例如合肥市首届健康消费月活动,不仅开设了名企卖名品、名医名药进名企、膏方盛典、中医药夜市等主题活动,还发放了100万元的政府消费券,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健康消费。最后,还应当依托线上线下两种途径的结合,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和健康产品展销活动,通过营养咨询师、运动健身专家、中医中药师等专业人士来指导年轻人进行健康消费。
培育健康产业新结构新业态。健康消费是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体现,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营养膳食、健身、养生保健、休闲疗愈、康养服务等。首先,应着力推动跨界融合发展。抓住中医药、医疗器械、康养、保健食品以及疗愈经济等产业业态快速转型升级的机遇,鼓励并推动健康产业同互联网经济、文旅经济、餐饮经济等相关领域跨界融合发展,形成多元驱动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依托地区产业基础、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资源,构建健康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拓展健康产业市场范围,引导医疗、健康咨询等大健康产业组团发展、融合发展。其次,鼓励和支持大型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组建健康产业集群,通过延展上下游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中小微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多类型企业齐发力”的大健康产业新结构,带动大健康产业的整体产业链协同发展。最后,通过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机制、完善健康服务类公共产品指导目录、加强基层健康服务社群建设等措施拓展健康服务范围,鼓励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健康管理、检测与诊疗服务发展。不断夯实大健康产业合理有序发展的基础,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构建公平有序的健康消费市场机制体系。良好的市场环境,有赖于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首先,应当着力健全健康服务市场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市场监管,通过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假冒伪劣产品等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健康服务市场环境。其次,应推动健康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建设。重点运用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健康服务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的服务体验。其次,应鼓励健康服务行业打造更多的新潮品牌、国潮品牌,结合健康消费环境的不断优化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积极推动健康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提升并强化健康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等,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健康服务的价值。最后,完善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售后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完善的健康服务消费投诉处理平台,及时处理并解决消费者投诉,更高效地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更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更好地规范行业经营行为,也让健康服务消费者维权时有法可依。
促进健康服务与产品的创新性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健康服务供给应当通过服务创新与产品创新的手段打通需求市场的堵点,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健康服务供给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健康产品相融合,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健康产品研发结合起来。中医药文化、藏医药文化、蒙医药文化等医药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瑰宝,将传统医药文化同健康服务产品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够赋予健康产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中药面包、中药咖啡、中药冰淇淋等新式健康产品在健康消费市场上大放异彩,“中医药+餐饮”的产品创新模式正在发挥作用。其次,应强化市场细分和选择策略的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气候特征等自然和社会环境,因地制宜地提供健康服务与产品,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与产品。最后,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手段,实现产品品类创新、工艺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和品牌创新,有效提升健康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可靠的健康服务,进而不断推动年轻人健康消费市场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刘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