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2-17 浏览次数:
“戏码头”,2月12日正值元宵佳节,汉剧博物馆揭牌仪式在武汉举行。博物馆系统梳理了汉剧发展历史,展示了汉剧文化风采。
此次活动以“宏宣江汉 流芳梨园”为主题,规划了汉剧历史文化展区和汉剧艺术演绎区,其中汉剧历史文化展区分为“江汉滔滔——楚调面世”“汉皋揽胜——汉调崛起”“古树逢春——新中国汉剧”“‘戏码头’振兴——新时代汉剧”等四个部分,全面展现汉剧四百年的发展历程。
在揭牌仪式现场,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戏曲理论家、《汉剧艺术大典》主编郑传寅介绍,中国戏曲早期呈现雅俗分流,南北分开的格局,汉剧在庞大声腔、音乐表演、剧目风格等诸多层面,实现了国内戏曲的南北合流、东西融通、雅俗共赏的新形态和新样式。
“汉剧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影响巨大,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早在汉代以前,汉剧有三个声腔系统:包含空腔系,阴阳腔系和梆子系。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的汉剧建设了新的皮黄腔系,星空体育注册使中国戏剧生态变得更加繁荣。”郑传寅教授表示。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汉剧博物馆展览精选342幅精美图片和162件珍贵展品,创意设计17个多媒体互动展项,布置10个艺术场景。星空体育注册其中,展出的珍贵文物包括镇馆之宝陈伯华大师的点翠凤冠、点翠头面、红团女蟒、绣花白帔,抗战期间吴天保受赠的锦旗,民国时期手写汉剧工尺谱,民国时期汉剧老剧本等。
同时,博物馆展区还配备了VR眼镜,观众佩戴VR眼镜能360度欣赏汉剧《二度梅丛台别》《四郎探母》《雁荡山》等。其中,近代汉口汉剧繁盛VR动态长卷借助科技手段,将20世纪初汉剧演出场地茶馆戏院融于一幅动态画卷中,生动再现了彼时汉口独具特色的文化娱乐风貌。据介绍,科技元素的加入,能进一步激发年轻观众了解汉剧的兴趣。
汉剧发端于江汉流域,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汉剧开皮黄合奏之先,流播广远,对包括京剧在内的数十个皮黄剧种的创生、艺术形态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6年6月,汉剧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汉剧博物馆精心规划、全面展现汉剧四百年的发展历程,重点突出汉剧对中国剧坛的重大贡献,着力讲述了新时代以来,汉剧在国家和省市的保护扶持下,传承人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文旅部门积极推广汉剧,再现武汉“戏码头”繁荣盛景。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汉剧博物馆的建成是献给中国第一个“非遗春节”的厚礼。博物馆将为汉剧艺术的传播、交流与传承提供广阔的平台。据介绍,汉剧博物馆也将在近期正式对外开放,必将激发广大市民及文化爱好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热情,让汉剧的璀璨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